暮春雅集|雙魚馬會的光影詩章
歐盟首都布魯塞爾消息 侯杏妹推薦
陸惟華/文
暮春的風裹挾著薔薇香,將我們引入香港雙魚河馬會的湖光畫卷中。葉慶良博士、陸惟華博士、侯杏妹教授與廖國玲小姐同游于此,在水墨煙嵐與藝術雅趣間,共赴一場關於時光的慢調敘事。
墨韻凝香:方寸亭間的思想流觴
小亭四面環綠,簷角懸著的燈串尚未蘇醒,卻被攀援的藤蔓織成了碎金簾幕。牙醫博士葉慶良的書法彙報在此流淌,如古琴撥弦——他從倉頡造字的鴻蒙傳說講起,指尖劃過甲骨文的象形密碼,將東方哲思的留白與日本新書法的張力調和成墨色,在宣紙上暈染出“手術刀與毛筆共舞”的傳奇。當他談及篆隸的古拙如鐘鼎鏽跡、草書的狂放似驚鴻掠水,嚴謹的學術脈絡裡忽然漫出詩意:“醫學是解剖生命的精密,書法是重構靈魂的浪漫。”眾人靜坐聽風,看他眼中閃爍的星子,原是藝術與科學在靈魂深處的共鳴。
舌尖行旅:環球風味的味蕾協奏
午間的盛宴是一場舌尖的環球漫遊。德國烤豬腿披著琥珀色的鎧甲,刀叉切入時,油脂的醇香混著迷迭香漫溢,恍若萊茵河畔的陽光在齒間跳躍;義大利披薩上,海鮮的鹹鮮與臘腸的煙火氣在馬蘇里拉芝士的絲縷間纏繞,薄脆餅底托著亞平寧半島的熱烈;海南三黃雞蘸著三色醬料登場,金姜的辛、青檸的冽、蒜蓉的綿密依次喚醒味蕾,盡是椰風海韻的溫柔;最妙是那碗看似清透的湯羹,菌菇的鮮與深海的鹹在舌尖漫漶成春日溪流,細品之下,竟藏著整座森林與海洋的私語。
馬會拾光:自然劇場的眾生百態
草坪如翡翠鋪展,孩童們牽著小馬駒學步,銀鈴笑聲與蹄聲碎成滿地回音。動物交流區裡,時尚美女正為一頭眯眼打盹的小豬抓癢,陸博士笑問:“如何知曉它的癢處?”“它蹭欄杆時,我便猜這兒該撓了。”美女指尖落處,小豬竟乖順地晃起尾巴,惹得圍觀者笑意簌簌跌落棕櫚葉間。冷飲吧台前,冰沙在玻璃杯中旋出彩虹,果茶的清甜漫過簷角,遠處垂釣者的剪影被暮色揉成水墨,有人輕哼小調,風便偷了旋律,在荷葉間蕩起層層漣漪。
藤亭小憩:被綠意收藏的慢時光
陽光漫過簷角時,我們躲進被綠蘿與野薔薇私藏的小亭。藤蔓從亭柱攀至瓦頂,又垂下幾縷卷鬚,將光斑篩成碎金,落在石凳上、茶盞裡。風掠過葉隙,送來野薔薇的微醺,有人搖扇談藝,有人聽鳥雀在枝頭唱和,看湖波晃碎午光,仿佛連時光的齒輪都沾了露水,轉得慢了些。不知何處飄來細碎的樂聲,許是風穿過燈串的私語,於是這方陰涼裡,便盛下了春末的溫柔、蟲吟與人間清歡。
暮色四合時,眾人攜著滿袖草木香與滿心歡喜作別。這一日,是藝術與煙火的和絃,是自然與人文的對酌,當所有片段在記憶裡沉澱,終成一幅工筆長卷——墨韻裡藏著哲思,佳餚中浸著風月,而藤蔓纏繞的亭台,至今仍在時光深處,輕輕搖曳著那年的暮春風光。
(作者寫于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)